网站首页 | 发展概况 | 专题工作 | 青春风采 | 文件库 | 青年社团 | 青年论坛
  您的位置: 首页 >> abefd365bet娱乐场 >> 探索思考 >> 正文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公共服务的路径研究

时间:2016-1-22 8:41:52 |   浏览:

  一、绪论
      (一)研究意义和目的
      1、选题背景目的
  社会组织最早提出于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提出要“坚持培育发展和管理监督并重,完善培育扶持和依法管理公民社会组织的政策“。党的十七大报告在关于“加强以民生为主的社会建设”的章节中进一步强调:社会组织是对传统的民间组织、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益机构或者第三部门等名称的新解,是用我国当前环境下对其概念、特性而形成的科学概括[ ]。随着我国社会经济改革的不断深化,特别是网络社会的迅猛发展,青年成为社会变革的充分适应者和主动参与者,青年群体内部结构也日趋复杂,以青年自组织、网络团体为代表的青年社会组织发展迅速,他们在引领青年思潮、适应青年需求、扩大社会参与、助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作用日益凸显,成为一只不可忽视的社会力量。但是,目前大多数青年社会组织仍处在一种“在社会范围上显性,在党政视野内隐形”的状态。这无疑加剧了社会管理的复杂性。
  青年社会组织是指以40周岁以下青年为主体,自发成立、自主运作、自我管理、以促进社会公益、引领主流健康文化、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为目的的民间非营利组织。从青年社会组织参与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角度来看,一方面社会协同强调在推动社会管理创新中通过社会组织来推动社会建设,而另一方面网络化社会的到来使得社会组织主要通过网络化方式生成,这必然导致社会组织成员是以青年为主。因此,如何引导青年社会组织顺应新时期社会发展的具体要求和趋势,努力探索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新途径和新模式,为党和政府以及各级共青团组织联系广大青年群众、做好青年工作提供决策依据,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2、研究意义
      本文的研究意义在于对目前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现状进行梳理总结,并分析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对于进一步加强党政部门和共青团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有效覆盖、增强凝聚力和吸引力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同时,通过探索青年社会组织和青年自组织如何有效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也可以为共青团组织的制度建设、组织建设、队伍建设等提供参考。在共青团系统的工作部署中也明确指出,要发挥党领导下的共青团和青年群众组织在社会综合管理中的桥梁纽带作用,重点研究和推进“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的有关工作,加强对各类青年社会组织的联系、服务、管理和引导,有效拓展共青团的组织化动员机制,加强对青年自组织的联络、服务和引导,积极创造条件在青年自组织中建立团组织等任务要求[ ]。
      (二)研究思路与方法
       1、研究思路
  本文的研究思路是在国内外相关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工作实践提出青年社会组织的概念,并对青年社会组织的特征、主要内容、理论支撑、发展进程等方面作简要介绍。其次,将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作为研究主体,对其发展现状、实践探索和问题瓶颈等进行全面分析。以实际案例分析出发,通过实地走访、调查研究等方式,分析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的相关问题,重点指出实践探索的成效和现存的问题弊端,并分析问题的根本原因。最后,结合理论与实践提出可行性的建议,明确以共青团组织为“龙头枢纽”引领青年社会组织在创新社会管理、强化公共服务中发挥应有作用,并提出完善发展模式的政策建议。
      2、研究方法
  (1)文献分析法。依据一定的研究目的或课题项目需要,通过大量查找阅读文献来获得相关研究资料,全面、正确地了解所要研究的问题,找出需要研究问题的本质属性,从中发现本质问题的一种研究方法。文献法贯穿于本论文研究的始末。
      (2)问卷调研法。本文运用问卷调研法征询了青年社会组织领袖及普通青年对于本市共青团组织履行职能存在的问题及其分析其原因的意见,所得到的结论具有较强的权威性和科学性。
  (3)实地调查法。运用实地调查研究的方法在市辖区青年社会组织进行了情景体会,并对青年社会组织在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模式情况进行详细考察,最终获取第一手真实可靠的资料,用作研究的基础。
  二、青年社会组织理论基础
  (一)社会组织研究
  1、社会组织研究基础
  在社会科学中,社会组织(social organization)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社会组织是指人们从事共同活动的所有群体形式,包括氏族、家庭、秘密团体、政府、军队和学校等。狭义的社会组织是为了实现特定的目标而有意识地组合起来的社会群体,如企业、政府、学校、医院、社会团体和一种新型的社会组织形式:个人媒体群等等。它只是指人类的组织形式中的一部分,是人们为了特定目的而组建的稳定的合作形式。
  在国际上,由于各国在文化传统和语言习惯方面存在着不同,社会组织在不同的国家和地区有多种不同的称谓。如非政府组织、非营利组织、公民社会、第三部门或独立部门、志愿者组织,慈善组织、免税组织,等等。2007年,我国开始正式用“社会组织”代替“民间组织”。“民间组织”的“民间”是与“政府”、“官方”相对应的,反映了传统社会政治秩序中“官”与“民”相对应的角色关系,容易让人误解民间组织是与政府相对应甚至是相对立的。因此在新的形势下,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和党的十七大把民间组织纳入了社会建设与管理、构建和谐社会的工作大局,对传统的提法进行改造,提出了社会组织这一称谓。
  2、我国社会组织类别分析 
  基于我国社会组织特有属性,同时适当借鉴国际通用的社会组织分类体系,将国内社会组织进行如下分类:
  一是由公共部门设立并主导运作的社会组织,指由政府组建,其人权、财权和事权均由政府掌控,其中包括由政府机构、公办企业、事业单位等转制而成的社会组织,或由政府部门直接发起建立并直接运作的下属社会组织,其生存和运作都依托公共部门作为主导。 
  二是由公共部门扶持并进行社会化探索的社会组织,指由政府扶持成立后,逐步在社会领域发展起来的社会组织,在度过初创阶段后已经相对成熟,可以独立进行运作和开展活动。该类型的社会组织目前主要集中在公益慈善、社会民生、志愿服务等领域,该现象也侧面体现出了一定的政府扶持社会组织发挥作用的目标导向,因此这类社会组织在组织规模、组织能力、社会影响力等方面均较为强大。
  三是自主萌发并自我运转的社会组织,指自下而上发展起来的“草根型”社会组织,此类组织数量庞大但面临生存状况不佳的现状,其中大部分是因无业务主管单位或不符合登记注册条件而采取自我运转方式生存与活动的“自组织”,同样也须予以引导和发展扶持。
  3、社会组织与公共管理问题研究
  社会组织是政府和企业之外的一个重要的经济力量,是实施政府职能的重要组织力量,又是建立市场经济体制必备的支撑体系。在国家、市场和社会三者关系中,人们往往过分地强调政府部门的作用,而忽略了三部门之间互动、组合和相互补充、支持和互相监督功能。在研究社会组织的社会作用时,人们常常注重其社会影响力和经济地位,而忽略了社会组织在社会文化建设、伦理道德、平衡社会各阶层之间矛盾、排除人们心理障碍、寻求实现个人价值的途径、关注弱势群体和建立和谐社会等方面的独特作用。“十二五”时期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加快社会组织的发展应成为我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内容。中央也多次提出要全面增强政府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同时方式也从传统转向以人为本出发,在实现社会管理职能这一点上,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中有过很明确的判断,当面对变化发展的总体形势,要不断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着重于体制机制建设上的探索,最终目标要致力于构建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体系[ ]。
  首先,社会组织的培育发展有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社会组织的发展壮大,作用发挥日趋明显,特别是在解决就业和再就业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有利于社会和谐稳定。当前,我国社会组织不断壮大,中等收入人群的比例不断增加,培育和发展社会组织有利于建立更加合理的现代社会阶层结构,从而缓解贫富矛盾,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其次,社会组织可以促进社会生产力更好更快地发展。社会组织能够逐渐发展壮大,并成为社会经济生活中一支不可忽视的力量,除了经济、政治环境发生了变迁,最关键的是适应了市场经济的发展规律,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社会组织的从业人员中知识分子较多,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是把科学技术转化为现实生产力、追赶知识经济浪潮的生力军,因而对生产力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三,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的发展阶段,社会组织的地位进一步凸显。无论是扩大公民有序参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还是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快推进社会建设和管理,都需要社会组织承担更多的功能、提供更多的服务、扮演更重要的角色。
  (二)青年社会组织基础背景
  1、青年社会组织基本问题分析
  青年的定义是青年社会组织区别于一般社会组织分析的标识,是将青年作为特定分析对象的首要概念,年龄一般是青年特征的最基本的分析维度和研究指标。国际上,UNESCO组织认为14-34岁为青年,WHO组织认为14-44岁为青年;在国内的相关标准中,国家统计局在每次全国人口普查中以15至34岁作为青年标准、共青团《团章》规定14至28岁为青年、青年联合会章程中确定18至40岁为青年等,目前的青年研究基本采用国家统计局的有关人口普查的官方统计口径。但本文中主要以社会领域的青年为主,要从更多参与社会服务、投身社会事业的方面对青年元素进行分析,因而鉴别是否为青年类的社会组织,可以适当对青年进入社会的空间和深度进行推广和扩大取样,根据本市实际,在本文中所研究的青年社会组织应适用青年联合会的标准,即指18至40岁的为青年人的年龄界限。
  根据以上界定,青年社会组织即是社会组织中按照年龄段的一个细分群体,具体是指以18至40岁的青年为主体,自发成立、自主运作、自我管理,以促进社会公益、引领主流健康文化、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等为目的的民间非营利组织,其中包括依法正式登记注册的青年社会组织和暂未具备登记注册条件但在发挥积极作用的青年自组织。如果从是否由外力干预而建立组织的角度来划分的话,社会组织的生成的模式可以分为两种类型:一是他组织模式,二是自组织模式[ ],而青年社会组织的生成基本都是采取自组织模式,从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脉络来看,最初基本都是由青年自发成立、自主发展、自我运作的一种青年自组织形式产生并不断地发展壮大起来。该方面的研究主要是从上海起步,自2003年开始由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予以关注,并结合工作实践中进行摸索。青年社会组织工作最初的对象集中在对青年自组织现象的研究上,并探索将青年自组织纳入到共青团的工作体系,2006年上海共青团成功地将自组织的研究对象与青年元素有机结合,并在随后的数年中不断进行深入的工作实践和理性分析探讨,通过团系统的渠道经由上海推广至全国,在共青团十六次代表大会上,“青年自组织”作为创新名词首次出现,成为全团工作术语。从工作实践中可见,包括青年自组织在内的青年社会组织的产生,既是青年社会组织初创阶段的真实写照,同时也是城市青年参与社会服务与实务的实际经历。随着工作对象的日益拓展,对社会领域青年的“再组织化”探索研究取得初步成效,将研究领域从单纯的青年自组织扩展到更为广泛的青年社会组织。在当前我国社会建设初期,正如经济建设初期一样,社会建设的体制、机制、途径、方式等,都尚在研究和实践中,正是这样的社会组织的“初创”期、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蓝海”阶段,使得当前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和参与社会管理创新成为该领域的重要课题。
  2、青年社会组织背景分析
  从我国的经济、政治、社会、文化等方面来分析,青年社会组织产生和发展的背景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推动了青年社会组织的发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确立,改革开放步伐不断加快,市场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的结构性领域已经基本确立,政治民主建设不断发展,人民的思想变化逐渐加快,社会建设必须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建立奠定了青年社会组织的发育与社会重构的历史前提和强大动因。
  第二,网络社会兴起促进了青年社会组织的成长。随着全球电子技术的迅猛发展和不断普及,网络已经成为人们社会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们日常交往的一种联系方式。正如蒸汽机带来了工业社会一样,网络也在催生一个崭新的社会模式,建构出一种新的社会形态—网络社会。国际知名社会学家曼纽尔•卡斯特在《网络社会的兴起》中指出,网络社会既是一种新的社会形态,也是一种新的社会模式,强调的是一种新的社会结构形态的“网络社会”。国内学术界认为,网络社会是指在信息通讯技术和网络技术发展和整合中创造出一种新的社会,是卡斯特“网络社会”的浓缩版。虽然中西方在理解上有些差异,但是大家都有这样一个共识:网络社会的到来为社会生产方式和经济形式的创新提供了丰富的契机,为各类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了一个发表言化、沟通思想、交流信息、达成共识的平台。
  第三,青年群体分化催生了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青年”不仅是指处于特定年龄阶段的人口,还是指一个社会地、历史地形成的社会类别。这个类别在不同的社会、不同时期会被赋予不同的意义,所以青年群体一直存在分化与重组,特别是在我国社会组织化建构过程中的时候,青年群体的结构性变动就更为显著,从而催生了青年自己组织的发展。一是青年再组织化。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化、城市化等社会转型引起了社会结构和社会群体的广泛分化与重组。二是青年需求多样化。由于社会更加开放、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文化形态更加多元,青年追求生活风格的个性化、价值取向与生活方式的多样性就成为一种必然的选择。三是青年的自我实现。青年依靠青年自组织的组织优势,开展自我服务;利用青年自组织这一组织网络,展示自己的才能,自我实现。
      三、滁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及问题分析
     (一)滁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模式及现状
  2014年下半年,滁州团市委在市辖区进行了青年社会组织专题调研。期间,累计实地调研基层单位8家、召开座谈访谈会3次、访谈基层团干部、团员青年及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25人,涵盖了城市社区、乡镇街道、农村、非公企业等重点领域和群体。通过实地考察和座谈交流,详细了解了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情况、活动开展情况以及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需求,并就合作模式、工作领域等方面的结合点与团干部和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进行了深入探讨和交流。
  1、滁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当前基本发展模式
  根据前期摸底数据来看,滁州市现有青年社会组织1000多个,会员青年达1万余人。文化程度适中,以高中、中专、本科为主体,也有部分高学历人员,职业多数为企事业单位职工、民营个体、青年农民、学生及自由职业者,但都有相对比较稳定的生活保障。从种类上来划分,滁州市青年社会组织涉及娱乐、交友、体育、旅游、环保、公益等诸多领域,几乎覆盖了青年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按照组织功能来划分,滁州市青年社会组织主要可分为两种类型:一是社会公益型。此类自组织的发起人和参与者都具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奉献精神,热衷于公益事业,以帮助他人为快乐,倡导用爱心和行动建设和谐社会。如滁州市爱心车队、“小城天长”爱心协会、天使志愿者协会、首佳心理健康咨询师协会等。由于这类青年自组织因“奉献爱心”而赢得了多数社会成员的支持,往往拥有众多的成员,每次活动都能得到其他自组织群体的大力支持。另外,这类青年自组织群体在社会中的影响力强,社会反响好,容易得到群众和政府的关注和认可。例如每年6月由爱心车队发起的“爱心送考”活动,得到了社会各界高度赞扬;首佳心理健康咨询师协会通过承接市12355青少年服务台心理健康咨询热线,开展轻松备考、青春自护等系列公益活动,受到广大青少年朋友的广泛好评;又如今年8月由天使志愿者协会发起的为寒门学子戴丽捐款捐衣助学活动就在全市范围内引发了巨大的社会反响。二是兴趣爱好型。这种由拥有相同或相近的兴趣而自发组成的青年自组织在所有青年自组织群体中占有相当大的比例,如滁州市单车俱乐部、恒大青年人足球队、“未闻花名”盆友多肉植物协会、硬笔书法交流组等。这种类型的青年自组织主张以兴趣交友,探寻健康、时尚的新生活方式,大多集中在体育、旅游、文艺等领域,几乎有什么样的兴趣、爱好、需求,就产生什么样的青年自组织。
  2、滁州市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现状及特点
  (1)出现时间不长,发展速度迅猛。滁州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自出现到目前为止,仍处于起步阶段中。有的是依托E滁等各类门户网站或者QQ、微信等即时通讯工具的议题型青年社会组织;有的是开发了一系列现实活动项目、拥有一批固定成员的活动型青年社会组织,如“单车俱乐部”、“亲子俱乐部”等;还有的已经是具有明确的组织目标、具备相对固定的核心成员、有共同约定的组织规则、积极介入社会生活的专业型青年社会组织,如“滁州市草根爱心公益协会”、“滁州天使志愿者协会”、“滁州首佳心理健康咨询师协会”等。
   (2)存在形式自由,紧贴社会生活。这些青年社会组织绝大部分没有上级主管单位,没有正式登记注册,也没有明确的业务联系部门,因此,这些组织在政府视野里是隐形的。但是,这些组织通过长时间发展,开始以群体力量介入社会生活,成为当前青年重要的参与方式[ ]。
  (3)组织相对松散,运转充满活力。这些青年社会组织从无到有,从网上到网下,从自娱自乐到具有一定社会影响,组织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相对正式组织而言,还是比较松散。虽然组织相对松散,但这些青年社会组织却充满活力,成为青年群体一种时尚的生活方式。他们非常重视青年的意愿,活动项目会在网上征求大家意见,活动时间多安排在青年工作之余,活动地点常选在青年喜欢去的地方,想方设法方便青年参与。
  (4)联系方式“网络化”。调查表明,网络在青年社会组织中起到了格外突出的重要作用。在开展活动的联系方式上,95%以上的青年都不约而同地选择了QQ群、网络论坛、微信群这样的联络工具,只有不到5%的青年选择了当面通知。另外,许多青年在参与活动的时候往往选择称呼网名,而不是真实姓名。很多青年自组织群体的青年在一起开展了许多次活动,都不知道对方是哪个单位的、对方的真实姓名是什么。这种相互保密、尊重的联络方式,使得所有青年自组织的青年之间少了拘谨,多了轻松和随意,因此使得青年自组织群体的吸引力和扩张力不断增加。
      (二)滁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内外部环境制约
      1、外部制度环境的制约
      (1)政府管理出现脱节。青年社会组织由于青年独立性强、组织管理宽松等原因,大部分都喜欢保持自己独立的形象,甚至刻意与政府保持距离,不愿意同政府部门打交道。据摸底了解,目前滁州市辖区范围内的青年社会组织除了少数几家是正式在民政局注册的,其他绝大部分还都属于自发的青年社会组织,这种社会很多都游离于政府管理之外,一但这些自组织壮大到一定程度,必然涉及到组织的注册、集会活动是否合法等问题,这是青年社会组织在运作和发展中面临的重大问题。
      (2)活动经费难以保障。虽然青年社会组织成立较为简单,成本也很低,但一旦开展相关活动,就需要资金支持。从客观现实来看,目前经调查的滁州市青年社会组织鲜少取得捐赠的合法地位。大多数青年自组织都没有维持长期自我运作的专门活动经费,对于一些例行的年会、小型聚会或者活动组织会议所涉及的消费,成员之间都是AA制或由部分有条件的会员来轮流承担。而一些爱心活动则更多依靠社会捐助来实现,在爱心捐助过程中产生的一些费用,青年社会组织往往通过寻找企业帮助或者商家买单的方式来处理,比如琅琊古道社区的“恒大青年人足球队”是由社区内喜爱足球运动的居民自发组织,由恒大集团每年赞助2000元用于日常活动开销,“小城天长”爱心协会开展爱心活动是通过网站发布消息,由网友和企业自发捐款捐物方式,首佳心理健康咨询师协会则更多地是寻求与党政部门的合作,以承接工作项目的形式解决部分经费。而从主观意识层面上来说,部分青年社会组织负责人认为作为一种随意性较强的青年自组织群体来说,流动性本来就是组织的特点,也是青年自组织发展活力的来源,如果设立固定的经费,就会产生利益分配的问题,那就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青年自组织了。基于这个原因,一部分青年社会组织都不公开接受社会捐赠,以此来规避接受社会捐赠需承担的责任和风险,这也直接导致了青年社会组织在资金的来源上具有很大的局限性。
      2、内部发展中存在的短板
      (1)组织管理粗糙松散。由于组织中没有责任、使命的约束,成员来去自由,一般除发起者和核心成员外,大多数成员都是不固定的,管理呈松散状态,基本没有明确的管理模式、团队结构和组织理念。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分析有以下几点:一是参与青年社会组织的个体绝大多数是追求自由、逃避束缚的青年,参与活动时往往更倾向于随意性、即兴式的,不愿意有太多的制约和束缚,而大部分青年社会组织领袖以虚拟的身份出现,组织成员对其并不是完全了解,好难以对其行为进行有效约束。二是各个青年社会组织群体互相覆盖,相互交叉,一个组织的核心成员在另一个组织中也拥有一定的地位,因此,没有人愿意完全服从别人的指挥和调遣,更不愿意建立什么层级来约束自己。三是由于青年自组织群体的活动资金来源基本是AA制或社会赞助,而资金的使用必须完全透明,不能有任何的中间环节,因此不需要有任何管理机构的存在,每次活动临时指派一个人负责具体工作就可以了。四是因为所有青年社会组织群体的理念都相对模糊,无论是各种各样的俱乐部还是网络爱心、义工组织,往都是以兴趣开始,而最终以爱心结束。因此在理念上,几乎所有的青年社会组织群体都突出自己爱心、奉献的特点,而体现的方式则各不相同。
      (2)组织成员流动性强。这是所有青年自组织中反映最普遍的问题。在调查中,所有青年自组织的负责人几乎都谈到了人员流动性大的问题。不少青年社会组织新成员的加入远远没有刚成立时那么活跃,甚至出现了“后继无人”的现象。造成这种现象存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最主要的是活动形式比较单一,每次活动的内容都差不多,时间长了就没有热情了。另外就是随着物价的不断升高,许多青年成员参加活动的热情渐渐被现实的经济问题所制约。可以说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单一性以及经济条件是制约青年自组织规模的根本性问题。
  四、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的现状研究
  (一)助推社会创新管理
  1、青年社会组织的独立发展和自我管理
  传统的青年社团,由团组织、有关政府部门等发起成立,通过文件、通知、电话等传统方式组织活动,服务所管辖区域、领域的广大青年,带有明显的行政性、区域性、职业性特点。这些社团如果固守传统的动员方式、传统的资源获取途径、传统的活动方式的话,会遇到区域范围的需求匮乏、资源枯竭的困境,除了能够覆盖因管理而影响的青年外,很难吸引更多青年的参与。
  而近年兴起的青年社会组织避免了传统青年社团区域局限、规模较小、活动单一局限,依托网络平台,突破了地域、资源限制,成为直接面对青年、面向需求、无边界的组织。从组织覆盖面来看,全市近150万青少年人口中,14至28岁青年数量达到108万,而其中团员青年数量为22.9万,存在组织覆盖的巨大落差,大量社会领域青年游离在传统体制覆盖面以外,构成了青年社会组织的庞大群体;从社会发展机理来看,青年在从“单位人”成为“社会人”后,存在着强烈的社群归属诉求[ ],根据滁州团市委的工作调研显示,全市超过60.6%的青年参加过青年社会组织活动,青年社会组织已经成为重要的社会现象和青年现象;而从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来看,依托青年社会组织的渠道,关注社会领域青年的“再组织化”,在引导参与社会建设中有效地提升组织覆盖和工作影响,对于巩固党的青年执政基础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各式各样的青年社会组织提供了满足青年多样需求的载体、展示自我的舞台、全面发展的空间,因而受到青年的热烈欢迎和全情投入。快速发展的青年社会组织,对青年形成了强大的吸引力,对政府现有的地域管辖体制提出了挑战,对党团等组织权威形成了一定的冲击。 
  2、青年社会组织对创新社会管理的意义
  通过探究青年社会组织的发育发展和参与公共服务的模式,来统筹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导向,引领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趋势,具有极大的价值:
  一是能够更直接地保障国家、社会稳定。青年社会组织既具有明显的公共属性,又具备社会化工作渠道、拥有适用青年的沟通载体,可以更广泛地吸引争取原先体制空白点上的青年社群,将更多青年群体从外部势力中争取回党政中心周围,将更多青年组织的聚集活动形式予以矫正规范,引导进社会整体大格局中。
  二是能够更全面地提升社会管理的综合实力。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不仅可以支持青年组织协助党政部门开展诸如帮困助老、扶贫救残等民生工作,还可以通过提升青年社会组织的能力,更关注于打造公共服务的软实力,在帮助人的全面发展、提升人的深层次精神需求等多方面发挥更广泛的作用。
  三是能够更前置地化解社会潜在矛盾。相比行政化体系,青年社会组织可以用更社会化的方式、更灵活有效的方法、更具创意的手段,激励社会领域青年将社会公共管理的目标愿景与自身的理想信念实现相结合,一方面将原先体制外青年吸纳为社会建设中一员,另一方面在青年参与过程中前置式化解社会矛盾、实际解决社会问题。
  四是能够更积极地在社会创新管理中先试先行。以青年具备的开拓精神,青年社会组织对于国际先进的社会服务与管理模式与项目更为敏感,会先于党政机关引进并先行先试,通过发展模式的探究形成一定经验做法后再总结扩大实施。
  五是能够更完整地构建枢纽体系、发挥桥梁纽带作用。应该说,实践枢纽式社会组织管理模式,其实质就是对创新社会管理体制的一次尝试。青年人是社会领域中最成功适应者、最主动参与者和最广泛响应者,而完整完备的发展模式体系,可以更大程度上牵动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体现在社会中的桥梁纽带作用。
  六是能够更广泛地发挥青年社会组织的规模效应。青年社会组织可以凝聚体制内外各界青年的力量,体现了青年的广泛参与,同时具有强大的社会动员面和活动影响力,可以对社会创新管理实现示范意义并形成规模效应。
  (二)参与社会公共服务项目
  1、承接共青团组织的工作项目
      这种模式是由青年社会组织主动承接共青团组织的的工作项目,在合作过程中各自发挥所长,团组织发挥资金、资源、场地、社会评价等方面的优势,青年社会组织发挥创意、专业、队伍等方面的优势,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和双方的共同发展,如近年来经由上海青年家园推动的在近10个区县开展的白领青年新农村行、汽车动漫大赛、重阳节敬老行动、“绘就世博印象”千名车友大行动、“公益一小时”非机动车文明停放宣导活动等活动,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此基础上总结推广经验流程,推出若干由青年社会组织创意实施、团组织推广铺开的项目。 
      2、与青少年相关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项目
      这种模式是指由政府出资,以招投标的方式购买青年社会组织的公益服务或志愿服务。这种模式以广东佛山志愿服务购买模式为代表。广东佛山团市委以“政府主导推动、共青团自主运作、社会民众共同参与”为工作指针,开展志愿服务项目管理体系的创新与改革,从2005年开始,将市财政拨付的专项资金用于购买公共服务,吸纳民间社团参与青年志愿服务项目的招标和实施,开展多种形式的公益服务。继佛山之后,全国其他地方也纷纷效仿,如上海闸北区青年事务局通过购买“阳光青少年事务中心”的服务,为全区近6 000名失学、失业、失管的社区青少年提供切实有效的服务;广州市于2007年拨付60万财政经费用于购买志愿服务的探索;共青团河北省委于2009年初设立河北省青少年事业社会服务购买基金,该基金通过社会服务引导社会组织积极为青少年事业服务。其项目审批的基本方式确定为由团省委分管书记、省青基会及团省委各相关部门负责人共同组成评审委员会,以会议投票的方式对自组织推报的项目进行评审,确定购买项目和购买金额,获批项目完成并达到协议要求效果后,由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以最快捷方式实现资金给付。
      (三)当前存在的问题和原因分析
  1、缺乏政策制度的推动支持
  首先在登记注册问题上,许多青年社会组织渴望纳入管理体制,获得合法身份,但现行的法律条例中规定要在社团局正式登记注册,注册条件除了必须的资金、场地等硬件之外,还需要找到业务主管单位,现实操作中除却团委系统有担任业务主管单位的姿态外,鲜有其他部门愿意作为这些青年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并承担一定的风险,成为了青年社会组织注册的最大瓶颈。其次是税收体制的问题,慈善基金会、红十字会等社会组织享有免营业税、所得税、慈善捐赠抵税,而民间的青年社会组织却很难享受到税务优惠,此外还有包括财政资助、人事管理、社会保险等方面的配套政策也亟需出台。 
  2、承接政府购买服务能力不足
  随着政府的转型,转移出来的政府职能需要社会组织来承接,但与此形成对照的是,目前的社会组织的总体能力普遍不强,青年社会组织的情况尤为突出,在深圳、上海等地的工作实践中发现,兼备创意能力和执行力的青年组织并不多,说明了青年社会组织的自身能力还不是很强,在很多方面缺乏有效规范的指导和培训;同时青年社会组织也需要改善内部治理,构建并维持社会公众对青年社会组织的信任度,把握好社会公信力这条组织的生命线。
  3、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力度不够
  尤其是社会领域青年人才总量偏少,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程度不足,社会组织从业者的社会地位整体不高。虽然有越来越多的高端人才或是加入社会组织的核心团队,或是开始了公益创业,但从全国层面看,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还存在政策制度不健全、岗位职责不明确、人才数量不充足、人才队伍不稳定、专业化水平不强、职业化程度不高等问题,真正的社会组织从业人员的社会地位和收入并不高,离社会工作推出之初所期望的崇高社会地位相去甚远,上海高校的社工专业甚至一度被列入了预警专业范围。如何寻找、发现和挖掘活跃在社会组织领军人物,并为他们提供培训、交流和举荐等服务,搭建人才平台,也是摆在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发展面前必然课题。
      4、参与公共服务的领域和渠道有待拓宽
      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的意愿十分强烈,但参与渠道却并非十分通畅。包括像意见表达的渠道不畅,许多关乎青年民生和青年文化的社情民意首先发端于青年社会组织,但像“左行右立”这样能从青年社会组织倡导发展为全社会参与的案例少之又少,除了传统的人大、政协等渠道,也没有更多的渠道提供给青年社会组织向党政反映诉求;再者就是缺乏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建设的有效平台,除了已有的青年志愿者品牌和民政系统的公益招投标项目外,没有针对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的有效平台和切入,难以形成合力;政府在有效引导青年社会组织的方法也不多,在缺乏工作基础的情况下如果仅仅通过党建、团建的手段联系、引导青年社会组织会稍显生硬,现在更多采取项目合作的形式,在合作的过程中实现工作覆盖,还需要进一步探索更多有效联系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提供公共服务的工作方法。
      五、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模式的完善
  以上海“青年家园”为例进行分析。上海“青年家园”全称“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成立于2006年10月,是一家正式登记注册的民非单位,业务主管单位为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其作为专门从事联系、服务、凝聚、引领社会领域青年群体和青年组织的社会化平台,在实践中对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进行了有效探索。
  上海“青年家园”的主要工作业务可以用一句话概括:“在联系中服务、以服务来凝聚”。作为中介型、枢纽型的青年社会组织,“青年家园”通过多种形式联系、服务、引领全市近630家组织机构,定期开展沙龙、论坛、交流、联谊会等形式的活动,吸纳优秀青年社会组织领袖加入“青年家园”理事会和青联组织,创新开展“左行右立”、“小志在行动”、“知闻世博”、“世博及天涯”等公益活动,帮助青年社会组织承接政府公共部门的项目和部分职能,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在重大社会事件中有所作为。
  (一)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模式的择取
  从上海“青年家园”的案例来看,枢纽型组织对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作用,枢纽型组织的出现,打破了固有的主体局限,对于社会组织在当前形势下进一步发展壮大至关重要,对于全社会而言更是有助于进一步改进治理的方式。同样在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探究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模式中,也需要枢纽组织在其中发挥好桥梁纽带作用,首要的对象就是包括共青团在内的群团组织,相关政策文件的出台也为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指出了道路,为群团组织担当枢纽提供了政策依据。应该说,以共青团为代表的群团组织,在社会领域体现作为有传统的优势空间,也适合发挥枢纽组织对于青年社会组织的积极作用。群团组织本身也作为社会组织的属性,相比较于其他党政部门更贴近于社会组织本身,同时工作的方式方法更易与社会组织进行磨合。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讲,群团组织担任社会组织的枢纽,也将社会组织与党政部门间的距离拉近,提供两者沟通协调的实施载体。总的来说,群团组织担任枢纽组织,能更有效地服务管理所属的社会组织,实际效果必然更加显著。
  在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问题上,相对于八大群团组织中的其他单位,最适合择取的枢纽组织毋庸置疑是共青团组织。共青团的角色,从政治属性的角度上是党领导的先进青年的群众组织,是党的助手和后备军,在国家的政治架构中,作为政党的青年团体被赋予更为重要的角色,而共青团越来越注意以青年社会组织为工作对象,联系服务广大社会领域青年组织和青年群体,工作的方式和路径上又具有明显的社会性导向,其枢纽的定位也符合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相关理论演进路线,以共青团作为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枢纽,集中体现了党的要求、青年的需求、共青团自身建设和发展的诉求,集中体现了共青团的政治性、社会性和群众性的统一。
      (二)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模式设计
  通过对一系列理论与实践问题的分析研究,参考上海“青年家园”的发展模式案例,就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模式的主题提出以下四种模式:
      1、承接党政部门转移职能
  主要是指党政等公共部门在社会管理事权总体框架中让渡出一部分职能,给予青年社会组织承接的模式,具体地说,就是青年社会组织承接党委、政府交付的涉及管理青少年事务或涉及动员青少年参与对社会要素管理的相关任务。从整体角度上看,青年社会组织的这种承接既包括了在整体块面上去承接一部分党委和政府等公共部门交待的相关任务,通过承接,实质上也是青年社会组织在发展中参与了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事权,进而承认了青年社会组织的身份和社会定位。青年社会组织要在社会管理事权总体框架中有效承接管理事务,就要考量新时期青年及青年社会组织具备了怎样的优势和能力,这样才能够找到承接的内容,同时,青年社会组织要承接党政部门赋予的社会管理事权,更大的的约束条件是党政能够赋予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事权的空间究竟有多少,也就是公共部门给予青年社会组织的实质性授权及给予青年社会组织承接相关事务的具体合法性范围,在承接模式下,实质上也就是依赖于各级公共部门对青年社会组织的支持力度,让在行政法研究情境下就是青年社会组织是否能够作为行政主体的概念。
      2、作为社会管理补充支持
  社会管理作为一项管理活动,本身是一个过程,既有管理前端的预防、发现,又有管理中端的执行、监督,还有管理后端的恢复、善后,目前社会管理还主要集中在中端的执行和监督,提出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支持模式,就是青年社会组织发挥自身的公信力、人力资源、组织网络等优势,为其它社会管理主体在社会管理的过程中提供服务和支持,特别在管理前端的预防、发现,管理后端的恢复、善后等一些传统行政化路径、市场化方式不欲企及的地方下功夫,而通过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支持模式的过程参与同其它社会管理主体所进行的社会管理活动联结起来,这些其它社会管理主体,既包括了党委、政府等公共部门,也包括了一般的社会组织、甚至企业。对公共部门而言,青年社会组织为公共部门的社会管理中端活动做加法,帮助它们完成前端、后端,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城市应急反应体系中出现的诸如上海音速青年志愿服务中心、上海城市搜救队等青年社会组织队伍。而对于一般传统社会组织、企业的社会管理、社会服务创意有时很难实现,但通过青年社会组织的支持则有可能实现最初的事项设计期待,而为社会管理和服务做出了相关贡献。 支持模式是相对比较成熟的青年社会组织的发展模式,除了上海青年家园之外,上海恩派公益组织发展中心、上海映绿公益事业发展中心等老牌的青年社会组织也都带有这样一种模式,在青年社会组织资源相对匮乏的情况下,是青年社会组织运用自身、受众或外界的资源为其它社会管理主体提供相应支持,其背后实质上是青年社会组织自身能力和所拥有的能量。
      3、发现社会盲点查漏补缺
  查缺补漏模式是指青年社会组织主动寻找社会领域现有管理制度下的薄弱点或者盲点,然后以项目化的形式汇聚各方资源,实现青年社会组织对社会的管理和贡献,发出青年社会组织的声音,该模式在当前加强社会建设、创新社会管理的局面下尤其有用武之地。目前,我国社会管理方兴未艾,社会管理中的薄弱点和盲点还很多,社会管理还有突出问题需要解决,这种模式可以认为就是围绕创新和加强社会管理,对现有以党政部门为主的社会领域主流工作力量的补充。事实上,青年社会组织领域现有的许多项目、组织,都是在寻找社会薄弱点和盲点中形成找到自己的工作定位,形成自身的品牌。 
  从具体来看,青年社会组织的该项模式,也包含了两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青年社会组织作为社会管理的主体进行的创新和创设,这是自我创新,主要适用于那些直接提供服务、直接面向社会和青年群体的青年社会组织;第二个层次是,类似于上海青年家园的“B2B”型的青年社会组织作为创新孵化器孵化出其它组织,通过带领这些青
  年社会组织,发挥这些组织创意进行创新。在社会管理大格局中还有许多盲点、薄弱点,还有许多突出问题,公共部门不可能包揽社会管理的全部,而青年社会组织有面向社会管理的自身创意和闯劲,完全可以通过创新来参与,因此创设模式对青年社会组织最重要的约束条件就是青年社会组织是否具有创新能力,有多少新点子,有服务群众并发动群众的本领,是不是能通过自己的优势去发现当前社会管理中的盲点、薄弱点和问题,又能否总结、提炼、找准新时期自身的工作优势,事实上,当前青年社会组织与其它人民团体、社会组织,甚至是党政部门,与共青团甚至还有一定竞争合作的竞合性关系,因此在该模式下的青年社会组织还要再进行相应的特色性和创新性开发。
      4、鼓励青年群体协同联合
  联合模式讲求青年群体的协同参与,是指青年社会组织成为青年的组织者,成为社会领域青年群体的领袖,以青年风尚倡导、青年志愿服务、青年互助项目等为载体工具,将青年群体、青年社会组织等集结起来,形成青年集群,青年社会组织集群,以共同参与社会管理活动,而这种协同、联合,对青年社会组织的要求是汇聚资源,广泛动员,并进一步将自身与其它群体和工作内容间实现交集,如青年和老年的交集,如青年与伤残人员间交集,当青年社会组织将青年群体和青年组织动员起来,专做一项工作或若干项工作,则有可能形成广泛的社会效益和社会效益,甚至从而就有可能推动相关公共部门向社会组织开放有关资源,实现党政对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的购买支持,如上海的CASTER街舞社的活动,凝聚了全国各地青年运动文化爱好者前来参加,最后市区与党政部门形成项目购买,并与其他相关类别的青年社会组织形成协同合作的态势,在联合模式下的青年社会组织,更多地考量组织体系及资源的开放、声誉及影响力等因素。
      (三)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模式的完善
      在上述四种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模式的分析基础上,进一步探索以共青团明确社会管理中的自身立足点,通过开展青年社会组织服务引导工作有效地路径载体,发挥出共青团在社会领域青年组织和青年群体中的枢纽型定位,通过发挥枢纽作用来对青年社会组织参与社会管理与公共服务的模式进行完善,提出相关政策措施建议。
  1、加强工作枢纽建设,完善承接政府公共服务模式
  加强对青年社会组织承接公共服务模式的工作力度,共青团在推动社会建设的出发点上与青年社会组织是基本一致的,共青团通过推动具有社会引领性的意识形态,可以与各类青年社会组织形成某方面的共识,在奠定了合作基础上,重点聚焦青年民生,由共青团枢纽在不同青年群体需求调研的基础上,引导扩大青年社会组织服务联系受众范围,通过项目化方式助推青年社会组织开展公共服务项目,努力呼吁和广泛协调,尝试开放公共服务资源,从而获得相关工作支持扶助,并在初步推进的基础上尝试与各级政府购买服务的招投标机制予以挂钩。共青团本身有好的项目设计,特别是涉及到青少年事务的相关内容,也应与党政部门进行协调,鼓励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承接,引导其可开展事权参与,并探索设计实施青年社会组织事权参与一揽子工作流程,包括整合党政部门让渡出的职能连同资源,依托共青团为青年社会组织搭建的工作平台进行发布和项目运作链条,从而提升青年社会组织的转移职能承接模式的有效性和针对性。
      2、加强资源枢纽建设,完善补充支持社会管理模式
  通过枢纽功能拓宽共青团参与社会建设的资源获取渠道,从而推动支持模式成为越来越多青年社会组织提供服务产品业务、传递青年身影、体现青年作为。一方面要为青年社会组织的支持帮助提供相适应的外部条件,就青年力量参与社会管理的问题向党政部门进行呼吁反映,为青年社会组织争取获得资源等扶持政策的保障,另一方面也发挥共青团组织体系的作用,在各级团组织中形成全力推进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重要工作内容,此外还要发挥青年联合会、青年企业家协会、上海青年家园等团属青年社会组织的作用,加强社会化引资募资的力度,形成企业、社会组织互相支持的良好局面,充分打造青年参与社会建设的供需平台并推向社会公众,由共青团的资源枢纽角色作为平台支持者,发挥整合资源方面的优势,例如在团组织的各条线中将工作项目与配置资源相融合,让更多的青年社会组织走进社区、企业、高校等,在更多领域中融入青年社会组织参与支持的元素,增强资源配置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实现青年群体和青年组织参与社
  会管理的多赢发展局面。
      3、加强功能枢纽建设,完善发现盲点查缺补漏模式
  通过共青团功能性枢纽的实施加强共青团的“组织营销”,建立起一整套完善的扶持与发展青年社会组织的工作机制,通过服务来实现对青年社会组织的凝聚和渗透,通过服务来扩大共青团在青年社会组织以及在青年中的影响力。建立公共意志向体制外青年群体传递的渠道,进而实现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开拓社会建设领域,发现并解决现有社会制度下薄弱点或者盲点的创设模式推行的目标,在既有的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优秀传承的基础上,进一步创新青年群体动员体系,通过项目的评估推进形成长效管理机制,推动青年社会组织同政府公共服务、社会保障体系紧密结合,同时又形成功能的错位发展,提升青年社会组织项目化运作、机制化推进的水平,巩固社会建设的整体成效。
  对于青年社会组织人才群体,有效发挥共青团组织育人的职能,提高对社会领域青年群体的的重视程度,对于当前社会建设领域紧缺的人才,提出可行性的政策建议,主动创新培养载体和方式,培养凝聚更多优秀青年人才进入青年社会组织领袖,服务于党政部门工作空间以外的社会领域的人力储备,为青年社会组织的查漏补缺创新模式提供组织、项目、人员等方面的功能完善。
      4、加强组织枢纽建设,完善青年群体协同联合模式
  依托组织枢纽建立更广覆盖的团建体系,努力消除青年社会组织领域团建职能的空白点,进而有体系、成规模、有规划地推动青年社会组织与各界间的协同合作,结合探索“两新”团组织的发展,构建适应社会发展和青年需求的青年社会组织体系,进一步在实践中通过共青团的组织枢纽,让青年社会组织在青年的整体格局体系中保持存在并扮演新兴活力角色,通过建团加入组织体系、出任青年社会组织的业务主管单位、承担对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管理职能、青年社会组织骨干培育激励、项目合作引导等方式,分类指导、分层联系服务,实现“同心多层”的向心作用,充分发挥出共青团引导青年社会组织发展在当前社会管理中对青年群体的协同作用,只要共青团组织和青年社会组织越紧密,相互之间的互动越密切,组织的本身能力能量越壮大,那么青年社会组织与党委、政府、企业等各界的合作机会、对青年群体的协同效应也会更多,联合模式对于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的指导引领意义才会更明显。
  
  
  
  
  【参考文献】
  

[1]李学举.用十七大精神统一思想,充分发挥社会组织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作用[J].社团管理研究,2007.3.11

[2]共青团上海市委员会、上海市民政局、上海市社会团体管理局《关于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本市青年社会组织服务管理工作的若干意见>的通知》(沪团委联〔201121 号)文件

[3]《共青团中央办公厅关于印发<共青团参与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分工和实施意见>的通知》(中青办发〔201135号)文件

[4]社会组织的概念、特征及分类[N],新华网新华时政.2010.9.12

[5]《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R]第九篇

[6]孙志海.自组织的社会进化理论:方法和模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4.20

[7]曹坤.浅谈青年自组织发展现状[M].《时代报告(学术版)》.20123月(下)

[8]滁州团市委.激发青年社会组织“生命力”——滁州市青年社会组织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及相关建议[J].2015.1.9

[9]钱悦扬.青年社会组织发展模式探究[J].中国知网(http://epub.cnki.net2012.12.29

[10]吕雪峰.在创新社会管理实践中凝聚青年力量[J].《社团管理研究·青年家园》.20117

[11]河北省青少年事业社会服务购买基金首次“批量购买”社会服务[N].中国共青团网(http://www.ccyl.org.cn/).2009.7.9

[12]共青团中央、中央综治委预防青少年违法犯罪专项组、中央综治办、民政部、财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关于加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的意见》(中青联发〔20141号)文件

[13]上海市教育委员会.《关于2012年度对部分本科专业实施预警的意见》(沪教委高[2012]4 号)文件

[14]上海青年家园民间组织服务中心官网(http://www.ouryouthhome.com)公告显示

[15]冯志明.共青团“枢纽型”社会组织建设浅探[J].思想教育研究,2011,10:85

[16]崔玉开.枢纽型社会组织:背景、概念与意义[J].甘肃理论学刊,2010,9:78

[17]王晓刚.新时期市辖区共青团组织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模式的研究[J],中国知网(http://epub.cnki.net.2012.6.30

[18]郑长忠.走向政党主导的多元合作:中国公民社会的生成逻辑—基于对中国共青团与青年社会组织关系的考察[J].中国青年研究,2010,8:23

[19]符策良.共青团组织承接政府青少年事务的研究[J].《广东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904

[20]佘凌.新型的共青团与青年社团关系之探索[J].青年探索,2010,3:57

[21]陈为智.以共青团为核心“同心多层”青年社会组织参与青少年事务工作机制研究[J].《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与青少年发展研究报告——第八届中国青少年发展论坛暨中国青少年研究会优秀论文集(2012)》

 
作者:王睿 | 来源:共青团滁州市委 | 编辑:  
 
上一篇文章:务实创新推动少先队工作转型发展

 
 
 
首 页 | 收藏本站 | 隐私保护 | 免责声明 | 联系我们 | 关于我们
版权所有:共青团滁州市委员会 © 200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皖ICP备07008942号
地址:滁州市育新路174号  邮编:239000  电话:0550-3022434
技术支持:网狐科技